电子信息产业需在创新中找出路

 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变强、由跟随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,就必须尽快补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,向创新要效益。

  2020年,河南计划每年生产1.6亿部苹果手机;在河南建设“可弯曲屏幕”生产基地,抢占技术制高点……近日印发的《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(2017—2020年)》提出,要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,提升产业发展质量、效益和核心竞争力。(见12月11日《郑州日报》)

 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创新活跃、渗透性强、带动作用大等特点,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性、支柱性产业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,既可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,牵引和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又可以催生新产业、新业态。可以说,在大数据时代,谁抓住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机遇,谁就占领了未来科技创新的制高点。

  “十一五”末以来,我省抢抓产业转移机遇,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智能终端为突破口的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发展路子,智能终端、电子材料和新型电池成为优势产业。数据显示,2016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861亿元,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达到4564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末的9倍左右,位居中部六省首位、全国第6位。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省拿得出手的一张新名片。

  但与此同时,我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存在产业规模偏小、核心竞争力不足、对单个企业依存度过高等问题。众所周知,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大多以代工起家,在这种模式下,企业为赢取更多利润,势必追求大而全的规模化扩张。而当数量增长成为主要目标时,就容易忽略标准、品牌、技术、人才和效益等领域的创造性,这也就导致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企业产品竞争力偏弱、附加值偏低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。

  我省要想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变强、由跟随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,就必须放弃一味追求规模的老思路,尽快补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,在创新中找出路,向创新要效益,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,让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不再被卡脖子,不再“缺芯少魂”。

  《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(2017—2020年)》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划定了转型路线图,也描绘了广阔前景:在不久的将来,由我省生产的高端品牌手机产量将再创新高;在我省生产的手机、电视、电子书等电子设备都可以像纸张一样轻薄,可以弯曲、折叠放入口袋。从中不难窥见,未来几年,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将持续扩大生产规模而又不止于规模扩张,同时更加注重产品价值提升;今后一段时期,我省依旧需要注重生产制造而又不止于生产制造,企业的研发应用服务同样重要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不创新不行,创新慢了也不行。如果我们不识变、不应变、不求变,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,错失发展机遇,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。”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期,也恰逢新兴增长点的孕育崛起期。我省只要加快前瞻布局,加强创新实践,加速应用推广,就可以积蓄潜能、后发赶超,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长足发展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